(完)断层线 HTML5-MP3 9.14 概要和总结

视频卡顿?无法播放?切换线路或者刷新试试~

HTML5-MP3

  • 10.10 总结和结论
  • 10.9 说服中国
  • 10.8 币值低估的代价
  • 10.7 中国和世界
  • 10.6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10.5 获得全球影响力
  • 10.4 多边组织机构及其影响
  • 10.3 20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0.2 再现蜜蜂的寓言
  • 10.1 再现蜜蜂的寓言
  • 9.14 概要和总结
  • 9.13 政府能力
  • 9.12 储蓄
  • 9.11 改善社会救济以及劳动者的可流动性
  • 9.10 全民医疗保险
  • 9.9 保险和安全网
  • 9.8 决定什么能够真正起作用
  • 9.7 工作学徒制和培训
  • 9.6 对学生考入大学及大学阶段的帮助
  • 9.5 教学质量
  • 9.4 学校教育总量
  • 9.3 非认知的技能
  • 9.2 改进人力资源质量
  • 9.1 教育改革
  • 8.14 小结和结论
  • 8.13 凯撒的妻子
  • 8.12 逐步淘汰储蓄保险
  • 8.11 弹性
  • 8.10 让金融机构更容易被清盘
  • 8.9 创立更好的缓冲机制
  • 8.8 避免金融机构变得具有系统重要性
  • 8.7 消除“大而不能倒”
  • 8.6 金融债权和动机的重新估值
  • 8.5 改变由薪酬带来的风险动机
  • 8.4 减少对尾部风险的寻找
  • 8.3 改革的广泛原则
  • 8.2 民主化与债务
  • 8.1 金融改革
  • 7.9 总结和结论
  • 7.8 政府的帮手是如何造成伤害的
  • 7.7 股东
  • 7.6 高层的风险(下)
  • 7.5 高层的风险(上)
  • 7.4 前线的风险
  • 7.3 为什么银行家选择尾部风险
  • 7.2 尾部风险
  • 7.1 赌上银行的命运
  • 6.5 总结及结论
  • 6.4 归咎责任
  • 6.3 经纪人和哪儿出了错
  • 6.2 金钱无谓香臭
  • 6.1 当货币成为一切的价值衡量
  • 5.11 摘要与总结
  • 5.10 学界的败笔
  • 5.9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
  • 5.8 格林斯潘对策
  • 5.7 资产价格脱离基础
  • 5.6 上涨的资产价格
  • 5.5 美联储犯错了吗
  • 5.4 网络泡沫破裂的应对措施
  • 5.3 利率及其作用
  • 5.2 美联储的目标
  • 5.1 泡沫不断
  • 4.10 自主刺激的弊端
  • 4.9 救济金的政治学
  • 4.8 救济金的政治学
  • 4.7 经济层面的答案(下)
  • 4.6 经济层面的答案(上)
  • 4.5 社保体系为什么薄弱
  • 4.4 失业型复苏
  • 4.3 薄弱的社保体系
  • 4.2 经济刺激意愿
  • 4.1 薄弱的社保体系
  • 3.10 概要与结论
  • 3.9 改革
  • 3.8 断层线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分化
  • 3.7 投资过度与98年东亚金融危机
  • 3.6 投资过度与98年东亚金融危机
  • 3.5 企业投资与管制资本主义
  • 3.4 低储蓄与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
  • 3.3 偏向生产者的经济体当中的金融部门
  • 3.2 储蓄与投资
  • 3.1 不稳定的外国融资
  • 2.14 摘要与结论
  • 2.13 中国将会加深还是弥合断层线
  • 2.12 断层线:日本的案例
  • 2.11 出口国富裕之后的情况
  • 2.10 错过转型
  • 2.9 外向型增长和管制资本主义
  • 2.8 特权政策
  • 2.7 制高点
  • 2.6 起步晚的国家的战略
  • 2.5 起步较早的国家如何建立组织资本
  • 2.4 组织资本
  • 2.3 增加资本对增长很关键吗
  • 2.2 寻求增长的不确定性
  • 2.1 出口拉动增长
  • 1.15 摘要与结论
  • 1.14 有趣的美国特征
  • 1.13 信贷也疯狂
  • 1.12 所有权社会
  • 1.11 居者有其屋战略
  • 1.10 可支付性住房计划
  • 1.9 房利美和房地美
  • 1.8 住房信贷的简要历史回顾
  • 1.7 政治回应
  • 1.6 对待不平等的态度
  • 1.5 造成不平等的其他原因
  • 1.4 为什么美国会落后
  • 1.3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
  • 1.2 让他们消化信贷
  • 1.1 让他们消化信贷
  • 0.8 序言 我们面临的挑战
  • 0.7 序言 美国金融行业的结局
  • 0.6 序言 失业型复苏和刺激政策
  • 0.5 序言 体系的碰撞
  • 0.4 序言
  • 0.3 序言
  • 0.2 序言
  • 0.1 序言
  • 剧情简介

    《断层线》:“全球思想家”的思想海拔   今年初,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了“2010年度全球思想家”榜单,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领衔全球100名政治、经济、环保领域精英位列其上,并要求这些“全球*聪明的人”列出最近阅读的书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青睐被称为“厄运预言博士”的拉古拉迈·拉詹及其著作《断层线》。在公布的“全球思想家”在读的20本书中,《断层线》名列榜首。 并未消亡的《断层线》:金融危机并未远去   美联储调息,全球股市一片震动。金融危机似乎有“二次抬头”的危险,这些都似乎在拉詹眼里,将在意料之中。他认为金融危机的成因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全球经济不平等的鸿沟犹如全球地质板块的断层,会将政府和金融引向一场金融地震。”“收入差距引发贫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社会又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一方面是稀薄的卫生医疗、劳动保障,一方面是被富人抬高的消费水平,跟不上节奏的广大人群只能求助于借贷……”拉詹在书中写道:“一些比较严重的断层线的起因是政治,而非经济。不幸的是,在危机暴露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些断层线何在。如今,我们已经了解清楚,但危险在于我们会继续置之不理。”  中国的《断层线》   通货膨胀、经济萧条、贫富分化、泡沫越吹越大,这些让全球断层线变得岌岌可危的趋势,如果不及时修复,一样会让中国经济面临重大挫折。《断层线》书中单独就中国的经济形势如在汇率市场的表现等等对中国社会中已有的断层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试图给中国经济打一剂预防针。危机一旦到来,你的财富也许都会瞬间化为乌有。如何保卫你的财富和生活?从填补《断层线》开始!

    评论

    评论加载中...